健康是“第一状态”,疾病是“第二状态”。“健康”与“疾病”之间是偌大的一个模糊空间,这个空间包括了虚弱,还包括了身体、心理和社会适应的种种不完满状态,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“第三状态”,国内常常称之为“亚健康”状态。
心理疲劳是“亚健康”的重要原因,它无形地侵蚀着人体的健康,尤其是作为社会和家庭中坚的中年人,很容易感到精神不振,心绪不宁,腰酸背痛,疲乏无力,白天困倦,晚上失眠,记忆力减退,注意力不集中,心悸乏力,恶寒怕热,易患感冒,经过检查没有器质性疾病,但没有充沛旺盛的精力去工作和生活,如不加注意,则为罹患疾病创造了条件。此所谓病从“心”入。
中年人怎么防止病从“心”入呢?以下几点十分重要。
补充足够的“精神营养素”。
①中年最重要的“精神营养素”是夫妻、同事、亲朋、父母和子女之爱,且其内容较青少年时代更为丰富和深沉;
②中年维护心理平衡的有效方法是宣泄和疏导,把不顺心的事情说出来,把心里的不快倒出来,解开心中的疙瘩,别故作深沉,以避免加重心理矛盾,以致罹患心理疾患;
③掌握善意和有策略的批评方法,以帮助他人明辨是非,避免自己滋长固执、傲慢、自以为是、目中无人的毛病。
警惕心理积淀的潜在危机。
①中年人“壮”而忘忧,容易滋生麻痹思想,行为往往放纵;
②中年人有“过午”意识,易于产生颓废、消沉情绪,结果出现身体未老心理先衰的现象;
③中年人过分与年龄“抗争”,过度增长日暮途穷的紧迫感,长期干一些力不从心、超负荷的工作,精神固然可嘉,但同时也可能拼得身心大亏;
④中年人“积习难改”,吸烟、酗酒、熬夜、赌博及饮食不节等许多不良行为,都是在中年时期基本固定下来,以至积习成癖,养患招损,但并非不可改变;
⑤中年人是“中流砥柱”,在社会和家庭中充当中坚力量,但也最易招致劳损,身心俱疲。
克服种种心理障碍。
①自卑心理。半辈子习惯于随声附和、唯唯诺诺,可能是不少中年人感叹自己人到中年却不能如愿成功的原因。
②猜忌心理。用不信任的眼光看待外界的一切事物,捕风捉影、节外生枝,只能是自寻烦恼,制造隔阂。
③怯懦心理。不要让性格内向、不善辞令成为束缚中年人思想和行为的绳索。
④排他心理。中年人尤其要注意不要抱残守缺,陷入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。
⑤冷漠心理。态度孤傲,压抑人的天性,其结果是走到孤芳自赏、郁郁寡欢的境地。
保持良好的心境。
①善于调适个人情绪。情绪波动在所难免,但只有缺少教养和智慧的人才会动辄吹胡子瞪眼。
②襟怀坦白,待人以诚。
③学会独立思考。通过思维的“新陈代谢”,使自己经常保持稳定的心态。
④善于取人之长。这不但有利于形成和睦的人际关系,而且会在不知不觉中改掉自己的毛病。
防止病从“心”入,也许比防止病从口入要难得多。每个中年人都应该调动自己的心智,防止没有“病灶”也看不到“伤痕”的心理“内伤”发生,以良好的状态度过中年。